一是以理论武装为切口,夯实思想基础。持续加强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各村党支部灵活运用学习方式,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广泛开展学习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广大干部践行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奋进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是以党建引领为支撑,树立文明风尚。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思想共识。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理念,把党建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中,深入挖掘“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榜样,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身边人践行新时代家庭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实现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组织各村干部群众、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庭积极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法规等知识,从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思想,构筑起群众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
三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氛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乡村大舞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弘扬时代新风,倡导移风易俗”为主题,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和重要集会,积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用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艺表演、戏剧演出、体育竞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浓厚文化内涵,浸入式开展文明新风和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奋进力量。
四是以阵地建设为保障,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全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个。统筹利用各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科技普法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产业发展、文明旅游等,打通信息宣传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