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村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围绕“三区四线一中心”的总体发展目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实施“三创六聚焦”工程,大力发展经济,乡村产业发展蓬勃向前。
一是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今年以来,马村乡立足实际,优化政策,强化服务,推动食用菌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全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打造郭庄村、沟陈村、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和绿网科技产业园区四个食用菌种植基地,主要品种为香菇、羊肚菌、褐松茸、雪松茸等。其中,舞阳县绿网菌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138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优质褐松茸、雪松茸约12000吨,日产鲜菇35吨,深加工菇产品5吨/天,年产值1.9亿元,年利润8500万元,税收达到20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1500人就业,间接带动6000人以上就业,其中脱贫户200户以上。同时,与舞阳县红满天蔬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现代蔬菜园区打造了160亩羊肚菌专业种植基地。
二是精品红薯育苗基地不断扩大。为加快现代蔬菜产业园区的提级换挡,马村乡按照政府监管、龙头带动、市场化运行的原则,着力打造集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去年引入了河南薯民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现代产业园区,实行托管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园区通过建立“双绑”机制,已经形成了一条彩薯培育、种植、订单回购、销售的产业循环链,种植彩薯面积达110余亩,大棚育苗120座,品种包括西瓜红、哈密等十余种品种。同时,带动全乡红薯累种植面积达14000余亩,年销售鲜薯4000余万斤,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务工增收。
三是“庭院经济”发展初具规模。马村乡立足已有的金丝皇菊、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持续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按照“示范先行、以点连线、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通过探索“合作社+农户+菜园”联合发展模式,采取组织化经营、订单销售、合作协议等方式,对庭院产品进行统一回收、加工、包装和销售。其中,任桥村带动参与“庭院经济”农户达50余户,种植金丝皇菊达190余亩,实现村集体收入达30余万元;放磨店村带动参与“庭院经济”农户达100余户,带动70余人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