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村乡“三力齐发”助力产业发展,“三个一”增加群众收入,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一是着力特色引领,精准“一个”产业。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基本思路,结合29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培育壮大优质红薯、花生、香菇、食用菌、羊肚菌、金丝皇菊、金银花等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增收潜力大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层次,形成差异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目前,全乡优质红薯种植1500亩、金丝皇菊种植300亩、金银花种植200亩。建成大中型规模食用菌基地1个,现代化优质红薯基地1个,现代化羊肚菌基地1个,金丝皇菊基地1个,金银花培育基地1个。
二是着力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队伍。探索运用“龙头企业+专业人才+致富能手”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本地龙头企业,为本地农户、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打造实习、就业直通车。同时,从各村有学历、有技术、有想法的村民中挖掘种养殖“土专家”,从乡贤人才、退役军人、“五老”人员中培养乡村产业发展后备力量,不断充实“人才库”。今年以来,开展特色产业种养殖培训300余人次,120余名乡贤、20余名致富能手、29名“土专家”积极参与村级产业发展。
三是着力机制优化,形成“一套”模式。探索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群众通过资金、基地、劳务入股,实现“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收益。同时探索“线上+线下”双销售模式,依托本地龙头产业、成熟产业链,招引相关品牌深加工企业和优质电商,着力打通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不断构建产、供、销为一体的“三融”供应链,将特色产业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今年以来,共招引企业项目2个,意向在谈项目3个,通过合作社带动500脱贫户及监测户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