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村乡认真落实“五星”党支部建设行动,以开展“强乡富村”党建融合为目标,用“四强四抓”,积极探索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滴灌”共建模式,促使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强头雁,抓队伍,激发党建内生动力。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马村乡充分发挥党支部“头雁效应”, 扎实推进“一网两诺三提升”全域党建工程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做到村班子履职有能力;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落实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搭建指尖课堂,让流动党员和在家党员同步开展学习教育,做到党员教育有力度;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做到党员活动有阵地。截至目前,借助党的二十大契机,组织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代表召开谈心谈话座谈会议4次,开展乡级党员干部集中上党课4次,利用主题党日召开专题党课教育16次,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活动乡级2次、村级58次,收集各党员干部问题梳理30条,工作建议25条。
二是强堡垒,抓特色,激发党员服务先锋聚力。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五星”党支部行动,成立了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为主体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开展救助、帮困、防疫、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在思想、生活、工作、作风四方面“精准滴灌”结对共建共联,党支部领导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了党员服务群众先锋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今年以来,在抗击新冠疫情、“三秋”“三夏”禁烧、夏秋抢种忙收等行动中,共成立临时党支部30余个,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9支,参与党员志愿者1500余人次,带领全乡人民齐心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实效。
三是强产业,抓发展,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马村乡紧扣乡情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渠道,立足绿色蔬菜种植园区和双汇养鸡场基础优势,招引总投资3.5亿元的绿网菌业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综合体,配建福莱特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年产值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00余个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围绕争创“五星”党支部,建立产业党建联盟稳定“双绑”机制,带动10多个行政村年增收68万元,并打造金丝皇菊、金银花、分布式屋顶光伏等年产值突破100万元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全乡2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突破20万元。同时在村集体经济方面坚持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特”字上找出路,在“专”字上做文章,以盘清家底、盘活三资为基础,采取产业入股、投资分红、资产租赁等方式,成功招引河南薯民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舞阳红满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驻马村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四是强正气,抓引领,激活乡村治理强大基石。马村乡坚持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目的,结合“三零创建”“平安法制广场”建设,全面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从教育引领、村级事务、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公益服务五大板块入手,以积分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党组织网格化管理体系架构,形成五级责任人抓党组织--支部委员分组联系党员--党员分组联系群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营造有问题找组织,有困难找党员的氛围,全面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 “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表彰评选活动,着力创建安定和谐、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今年以来,全乡共划分为145个网格,发动党员干部、退伍军人、“五老”成员、返乡创业人员等700多人担任“网格员”,明确乡村振兴等6项工作职责,实现全乡9000多户群众网格化分包全覆盖,累计为民办实事2000多件,乡村治理、服务群众水平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