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镇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

  辛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省、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安排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打通了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力提升了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水平,增强了广大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建设“一站”阵地。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落实人员编制2人,配备所需办公设备、网络及通讯设施,公开公示服务站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等,并全部挂牌成立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站法律援助体系,延伸服务触角,为退役军人开展台账信息服务、信访接待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和常态化管理服务,让退役军人群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需求;27个行政村均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明确支部书记为站长、工作认真负责的一名村“两委”干部为联络员,实行网格化管理;由镇司法所会同退役军人服务站专职人民调解员以及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退役军人志愿者,组建我镇“战友”律师法律志愿服务团、成立退役军人事务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27个“老兵”调解工作室,免费为来访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

  二、夯实“一站”工作。全面准确采集并动态更新退役军人基础信息数据,逐人建档立卡,分类建立台账,对退役军人中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大病家庭、有诉求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并实行领导分包制。制定管理服务计划,明确全年服务任务,切实做到底数清、任务明;建立辛安镇退役军人微信群,及时向全镇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传递政策法规、优惠政策、招聘信息、抚恤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动态等信息,及时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知道党的政策和关怀,形成退役军人立体沟通模式,全方位开展服务工作。镇党委政府创新服务模式,专门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专门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在27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全部建立退役军人事务代办服务窗口,对于退役军人需代办事宜,全部特事特办、简化程序、上门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退役军人不出村就能办成事,受到广大退役军人一致好评。

  三、提升“一站”服务。一是主动帮扶。我们将定期救助化为主动帮扶,我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人员多次进村入户对在各村的“大走访、大摸排、大慰问”常态化走访活动中提报的特殊困难退役军人,制定专项帮扶方案,实施精准帮扶。疫情期间、“八一”前夕,走访慰问吴岗村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役军人张庚戌等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参战退役人员牛恒山、吴顺卿、铀矿开采人员张栓紧患有重病我们上门为他们办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报销手续,解决暂时困难;二是创新就业渠道。强化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分类指导,加强技能培训,与培训效果好、社会信誉好、适应市场好的技能培训机构挂钩,重点就汽车驾驶、汽修等适合退役军人学习的专业,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能力。想方设法为家庭特困、伤残军人杨凯亮联系到县保安公司工作,解决实际困难。

  四、创新“一站”思路。一是根据申报全市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要求,按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最新精神,持续开展系列双拥优抚活动、拓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等,借力网络论坛做响名声、做出特色,促进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发展社会拥军力量;二是开通了镇党委书记、主管武装部长手机直通车,为给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他们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退役军人或家属有问题,经分包镇村领导干部协调无法解决的,可直接拨打党委书记和武装部长手机,只要符合要求,党委书记或武装部长亲自出面协调,直至妥善解决。这一举措,避免了退役军人问题长时间不能解决,而产生信访矛盾纠纷,形成不稳定因素。目前,累计为退役军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多件,我镇连续多年成为涉军无访乡镇。

  下一步,辛安镇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把“最多跑一次”“互联网+”“党建+”“社会工作+”等经验与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抓住稳中求进的突破点,找准敢破善立的切入点,稳步推进我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