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文峰乡:以“一村一品”刻画富民兴村底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舞阳县文峰乡将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建设与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有效推动食用菌产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目前,全乡食用菌种植2000万棒袋,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总产量4.5万吨,销售额近4.5亿元,带动就业1.6万人。文峰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之乡”,有效促进了村民致富增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突出特色强品牌,打造增收新亮点。坚持不断优化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产业对接、利益链接,推动了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一是生产标准化。先后建设年产200万斤的菌种厂、日产10万袋菌棒的制袋车间和年加工量5000吨的干制食用菌加工厂,建设了1500亩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基地覆盖全县五个乡镇,实现了工业化、智能化养棒,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完成了GAP、GMP、HACCP体系认证。二是产销一体化。支持食用菌龙头企业在城市开设超市专卖区、直营店、配送中心等,推进农超对接、直营直供。加快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推进农产品网络直销。目前,已与新大新、万德隆等16家大型商超建立了对接联系,与他们建立了长期供需关系,畅通了食用菌销售渠道,拓展了食用菌终端消费市场。目前全县有50多家食用菌网店,开拓网络市场,销售额达3千多万元。三是香菇品牌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香菇种植小区,在全县形成了以文峰乡李斌庄村为中心的核心种植区带动全县4个乡镇6大食用菌产业园区的新格局,舞阳香菇逐渐成为了一种地域性品牌、地标产物。建设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互联网+食用菌”“IP孵化”等新型贸易服务项目,以“打造老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为服务理念,整合产品、交易、物流、服务连锁等资源,创建“舞阳香菇”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调优布局促增效,赋能产业新业态。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利用一产带二产,实现工业智能化发展。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论证、广泛讨论,确立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民群众为基础的经营组织。先后建设年产200万斤的菌种厂、日产10万袋菌棒的制袋车间和年加工量5000吨的干制食用菌加工厂,建设了1500亩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基地覆盖全县五个乡镇,实现了工业化、智能化养棒,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完成了GAP、GMP、HACCP体系认证。二是通过实施集群发展,打造食用菌示范基地。在大汉李村建设拥有智能温控连栋大棚2座,标准食用菌大棚95座,电商服务中心1栋,配套拌料、装袋、灭菌、净化、接种、干菇筛选等车间及培养室的食用菌产业园区,打造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电商培训(销售)、生产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食用菌示范基地,成功通过了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
        三、创新驱动添活力,铺开发展新画卷。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党建为引领,利用“双绑机制”,稳步推进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一是实行“党建+”模式,成立香菇产业党委。香菇产业党委直属乡党委,定位是产业服务型党委,下辖“1+5”六个党支部。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行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党组织对香菇产业链的全覆盖。二是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村干部培养为食用菌产业致富带头人,把食用菌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成为村干部。李斌庄村通过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亮承诺、作表率,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植香菇的良好局面。目前,李斌庄村95%以上的村民都从事与香菇有关的产业,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领群众实现了共同致富。三是利用“金融+”模式,助力产业高速发展。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社会融资渠道,落实财政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方投入机制,实施“产业+金融”带动项目、扶贫或衔接资金采取村企合作发展等多样合作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强大资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