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文峰乡:锚定“五星”创建目标,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走实见效
全市“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文峰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省、市、县“五星”支部创建要求,坚持问题引导,狠抓软弱涣散问题薄弱环节,多管齐下,统筹协调,创新实施成建制派工作方法,多方发力专项整顿,切实加快推进软弱涣散村优化转化、晋位升级,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抓班子强队伍,增强战斗力治“弱”。县整顿工作开展以后,该乡多次邀请有关县领导入村调研指导,“解剖麻雀”,为乡、村两级整顿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成立驻村第一书记抓工作、村“两委”干部抓落实、区委书记抓方向的“三级联动”工作责任组,立足软弱涣散村村情,认真研判,深挖根源,层层剖析,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建立责任清单台账,明确整顿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党委书记认真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整顿工作组,围绕“成建制派”,抽调3名精兵强将“五天四夜”吃住在村,与县城市管理局选派驻村干部一同密切配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包乡领导常态化入村调研指导,统筹协调县级组织、财政、民政等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潘齐庄村新班子“换血”后,通过召开主题党日、“党员亮身份”、“逐村观摩、整乡推进”等活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强化,村党支部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抓阵地强功能,提高凝聚力治“散”。按照不回避问题、“治病救人”的整顿思想,定期召开软弱涣散村自我评议会,对标对表软弱涣散村班子战斗力不强、矛盾问题突出、村容村貌较差等问题,乡村两级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地毯式”核查,台账式整改解决;围绕群众“急、忧、盼”问题,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查准病根,集中处理推进;乡村干部扎实开展“四必见”活动,对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留守人员等群体经常上门走访,摸清民意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强化民主评议功能;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定为民办事服务、作风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基础设施改造等清单,制定近期亟待解决清单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解决对组织活动不够重视、流于形式等问题。目前,通过开展“四必见”活动,累计帮助群众办理各类事件达94件,群众满意率100%,极大提升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
抓基础强产业,提升谋划力治“穷”。乡党委科学谋划,带领村级党组织立足自身实际,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院,编制发展村庄规划,明确发展路径;组织乡整顿工作队、村党员干部代表先后到兄弟乡镇及周边市、县先进模范村学习“五星”支部创建和治村先进经验;由乡党委、政府牵头,驻村干部单位配合,积极统筹协调政策、资金、项目、资源等要素保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计划利用全村屋顶发展光伏产业,提高村民和村委会集体收入,预计建成后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50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立足农产品种植优势,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努力实现“富群众、富集体”。目前,已发展种植香菇1100万棒,花生560余亩,幸水梨80余亩,蟠桃120余亩,葡萄60余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抓环境强生态,强化支撑力治“差”。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六乱”、“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强力拆除残垣断壁、破旧房屋,对背街小巷、村内道路等进行整治,持续推动环境提升;坚持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户厕改造、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对村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针对潘齐庄村室广场周边基础设施需提升规划,乡党委通过向市、县等上级组织部门多渠道争取专项项目建设资金,发展壮大“五星”支部创建阵地。目前,投资50万元的村级道路、投资20万元的网格化管理议事屋已开始建设,投资15万元的公厕、投资25万元的体育广场、投资20万元的文化广场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抓制度促规范,凝聚向心力治“乱”。采取党建引领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网格管理治村、党员带领治村、群众服务治村,选派素质较高且与村中内部矛盾没有利益联系的3名县、乡干部,按照“一问题一对策”原则,公平公正地解决涉及宅基地、人居环境整治、旧房拆除等矛盾纠纷20余(件)次;推进对软弱涣散村的“全程化”考评,创新采取“一查一访二评”的考核方式,瞄准整顿工作关键环节、重难问题,持续跟踪整改情况,不定期走访入户调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回头看”,检查整改效果,切实增强治理实效;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定村民自治模式,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参与自治,扎实开展“党风带民风、培育好乡风”工作,持续深化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创建活动,评选出“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媳妇”等12类160余人,乡风民风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