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乡:抓实村务监督区域工作站建设 切实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今年以来,文峰乡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将廉政监督延伸至基层,结合全乡实际开展村务监督区域工作站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村务常态化监督新路径,实现监督零死角、无盲区。

  一、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监督体系。结合全乡实际,以现有管理区为基准,依托现有党建、宣传、服务等载体,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务监督区域工作站7个,实行连片管理、交叉监督,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由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工作人员、包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协同推进的常态化监督新路径。依托各站点选聘熟悉村情民意、公道正派、热心村务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廉勤监督员,实施定期“坐班”监督制度,及时掌握村务廉情、收集社情民意。

  二、创新监管机制,精准职责定位。建立完善村监督工作站履职制度,实行“交叉监督”、“问题反馈”等工作机制,将每月10日为定期监督日,由乡纪委及时跟进并督促指导村监督工作站,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自拟专题开展监督,对监督工作及问题线索开展综合研判,确保基层监督方向精准、规范高效;乡纪委每月听取各工作站点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加强业务指导;各工作站每月定期组织站内各村监会开展交叉监督,听取各村当月党务、村务、财务汇报,受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专题监督评价报告。

  三、强化规范管理,提升监督实效。先后邀请县纪委领导、审计局和乡财政所等专业人员,围绕区域监督职责权限、法律法规、监督程序、阳光村务、审计审查等方面对各区域工作站成员通过业务指导、分区查账现场教等方法开展专题培训20余次,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同时,利用基层廉勤监督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监督渠道,强化纪法教育,厘清监督权力和监督范围,并以发现问题线索、协助查办案件等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标准,做好动态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层层联动、运行顺畅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队伍+阵地+平台的叠加效应,让监督“前哨”更响亮、“探头”更清晰。截至目前,全乡先后开展监督检查38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典型问题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