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机制组合拳,绘就农村人居环境新画卷

一是打好“组织管理拳”。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由镇长任副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管理区均由一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全部按照“一个管理区、一名班子成员、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标准,迅速组建人员,确保机制落实到位。
三是打好“重点突破拳”。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1100万元,其中自筹720万元,主要是利用土地整理奖励资金,完成了镇区高标准道路建设整治工程及配套的绿化、亮化、美化、排水排污工程,彻底扭转了镇区道路坑洼不平、环境脏乱不堪、布局杂乱无章、管理严重缺失的落后局面,提升了镇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建设。另一方面,重点谋划、部署和推动了乡村小游园建设工程,把小游园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强富美”的有效抓手,通过制定奖励办法,按照每建设一亩地奖励2000元的以奖代补办法,充分调动各村利用荒宅、荒片、荒塘建设游园的积极性,全镇累计建成小游园46处,治理坑塘32处,建设广场4处,四美乡村4个,五美庭院508户,极大的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二是打好“因地制宜拳”。着眼于各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乡土风貌等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一村一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开展。同时,从群众需求出发,合理利用空置资源,统一购置百日草、波斯菊等,对镇区主干道沿线、群众房前屋后、村内空闲地进行绿化,由群众负责管护和收益。
四是打好“网格管理拳”。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党员、4050公益岗位人员、专业保洁人员组成的网格化管护队伍,具体负责村内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等,通过编排人员、划分责任区域、责任时间、责任人员等,做到了整管结合,实现了精细化、标准化、可操作化的无死角管理维护,确保了持续发挥作用。
五是打好“督导考核拳”。镇主要领导坚持不间断的轮回督导模式,对各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实地督战调度;同时,我们每季度最少组织观摩两次,每次随机抽取各个管理区内的1-2个行政村,进行现场打分,排名第一的介绍经验,排名最后的表态发言,成绩计入年度考核。通过找差距、找标准、找榜样,形成“比赶超”的工作局面,大力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