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一站通办”小切口,政务服务大提升
近年来,马村乡持续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通过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高质量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温暖的政务服务。
一是整合资源,优化窗口配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标准化设置人社劳保、民政救助、公安户籍、市场监督管理、计生卫生等专业窗口,并将原来分散的林业、国土、就业、退役军人等多个业务服务窗口改置为1个综合服务窗口,规范设立标识标牌、对外时间、等待(休息)区,配齐便民器具、雨伞、饮水机等,着力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章审批”的便捷服务。
二是提升能力,增强便民效能。始终按照“服务公开、阳光操作、接受监督”的要求,在政务中心设置了两个公开栏,将工作人员信息、窗口分管领导信息、管理制度、办事流程、监督投诉方式等全部公开,使办事群众对办事内容、办理流程、工作人员及分管领导信息一目了然,并选派8名业务熟悉的年轻干部到服务中心,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系统实操、“跟窗”学习等多种形式,确保窗口人员能熟练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贴心、高效的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业务培训6次及综合窗口人员业务指导10次。
三是优化流程,推动阳光服务。为加快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马村乡制定完善下发了《马村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马村乡便民服务中心效能评估方案》,进驻事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指导进行进驻。同时,积极推广帮办代办、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应急服务等,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办事体验。截至目前,上门帮助群众代缴新农合300余次,有效解决群众“来回跑”“多次跑”“效率低”问题,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齐抓共管,保障服务质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在窗口亮明人员信息、党员身份、服务电话,并通过摆放在窗口的“好差评”二维码,让群众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处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感受和诉求,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马村乡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内容之一,作为“评优评先”重要内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便民服务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