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加强基层治理 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近年来,马村乡在县委、县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乡上下通力配合、齐心协力,共同确保了矛盾纠纷调解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到底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高度重视,一体推进。马村乡始终坚持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统一领导,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第一道防线,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乡党委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党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听取各管理区、各部门等综治信访工作汇报,对全乡摸排上来的综治信访问题、不稳定因素进行细致梳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任管理”的原则,由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包案负责,实行限期整改,确保矛盾及时化解。二是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全面整合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人大、信访办等资源,高标准挂牌成立马村乡社会矛盾联动调处化解中心,并完善乡级接待受理、研判调解、规范结案、及时上报和村级排查-调解-结案-上报“4+4”矛盾联动化解机制,在乡社会矛盾联动调处化解中心专门设立对应窗口、派驻专人,对群众的纠纷诉求按照“一人一策、分流解决”原则,实行“统一受理、归属办结”,使群众信访“只进一扇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三是排查预警,提前化解。坚持主体下移,重心前移,以村为主,充分发挥各村“熟人”优势,专门聘任村民小组长、乡贤能人、“五老”人员、红白理事会成员成立了372名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实行全天侯纠纷预报,对于发现的纠纷苗头,信息员会及时报告村民小组长、村调委会和乡社会矛盾联动调处化解中心。同时,乡级干部和信息员实施定期“串门子”“拉家常”方法,通过经常性入村入户排查,对发现的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及时把信访苗头扼杀在摇篮。

  二、精准研判,细致化解。在基层治理中,矛盾化解力量最忌撒“胡椒面”,只有将力量精准投放到矛盾纠纷的不同层面,才能让“小力”变“大力”,让“小病”不升级。在解决化解矛盾方面,马村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亲情化解,外力协助。针对突发的矛盾纠纷,先是充分利用“亲戚”“同学”等关系,通过拉近关系、增进信任、缓和情绪,并邀请双方村干部共同参与帮助化解,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及时把矛盾纠纷处置到位。二是难事专办,联动互助。针对涉及面广、症结复杂、群众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马村乡建立了化解问题工作专班,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包案领导,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形成合力定期会商深度研判,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和调解、教育、协商等方法,引导当事人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积极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三是疑难交办,庭前调解。针对一些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专门成立由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庭前调解工作专班,并与孟寨法庭对接,对上级交办案件进行逐一认领,并及时转办相关管理区,通过成本对比、亲友疏导、换位思考等方式及时向当事人陈述利害关系,情法并用,力求促成双方和解。

  三、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在做好依法化解、说服教育、帮扶救助等工作的同时,会依法严厉打击信访违法行为。一是抓好重点管控。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暂时难以解决的,又是合理诉求的,马村乡会通过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疏导,并想尽办法去尽力协调解决。同时,对重点村和重点人,采取“一包一、多包一”的工作方法,明确专人负责监控,确保稳定可控。二是严厉打击违法上访。对无理取闹、缠访闹访,以上访为名寻衅滋事的群众,马村乡会联合司法、公安等力量,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坚决从重从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三是加大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并结合身边发生的“非访”行政刑事处罚案例,积极引导群众信法、守法并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切实转变部分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观念。

  2024年,马村乡各调解组织共受理社会矛盾纠纷88件,其中疑难纠纷10件,成功化解88起,成功率达100%。防止民转刑5件,防止群访3起,有效地防止了重大案事件的发生,确保了马村乡的社会稳定和大局平稳。下一步,马村乡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