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培育特色产业 壮大发展引擎

马村乡:培育特色产业 壮大发展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马村乡把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种植产业,深耕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是龙头引领,示范带动,实现“四季”收益。紧紧围绕食用菌特色产业,做大引强,成功推动总投资3.5亿元的绿网菌业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综合体一期6月份实现投产运营,成功招引总投资1.8亿元河南自然之道有限公司生物多肽萃取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珍稀食用菌三产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落户马村,至目前,在绿网菌业科技园产业园周边3公里内,覆盖前姚村、王徐村、范台村、湖西蔡村等10余个村,集聚了双汇、福莱特、北大仓、首科等多家大型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形成了“菇、禽、肥、粮”绿色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实现全年接续生产运营
    二是支部带动,培育亮点,实现全年增收。紧紧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将“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融合,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强带弱,联村联创,大力培植金丝皇菊、金银花、梅菜、雪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至目前,全乡新开辟庭院经济环线3条,中药材和梅菜种植规模超过900亩,并委托漯河铸成商标事务所申请农产品经销、网销商标4个,确保了全乡特色种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推动了“双绑”机制全覆盖,科学安排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达700余万元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全乡2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突破20万元。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实现“三季”扩产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各村认真分析研判、大胆创新实践,找准29个行政村情实际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按照“一特三高四小” 即坚持特色优势发展,高品质、高端化、高效益, 做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产业发展定位,成功挖掘我乡“玉米+梅菜+小麦”和“梅菜+雪菜+花生”“三季”循环种植发展方式,依托原有基础优势,持续做大做强。目前,全共种植梅菜900亩、雪菜200亩,产品远销漯河、平顶山、南阳、郑州等地各大餐饮公司直接带动范台村、湖西蔡村等5个村300户群众参与发展,实现年均收入8000元以上增收。同时,已争取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座,用于推进延伸梅菜产业链,增加梅菜产品附价值
(马村乡 田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