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坚持“五个四”工作法,筑牢筑实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马村乡坚持“五个四”工作法,筑牢筑实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疫情再次袭来,马村乡党委政府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全乡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统筹部署安排,不断强化“防”的措施,落实“控”的责任,夯实“稳”的基础,以“五四”工作法为抓手,推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落细,筑牢筑实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建立本台账,精准摸底排查从3月23日起,自下而上对2022年3月10日以来返乡来乡在外人员逐户排摸、造册登记。一是建立外省返乡人员台账。至4月5日时,共排摸外省来乡人员117人。二是建立省内返乡人员台账。共摸排省内返乡人员44人。三是建立中高风险返乡人员台账。重点摸排上海、临颍、吉林、太康返乡人员22人,其中上海12人,临颍9人。四是建立辖区常住人员台账。摸排全乡包括街区门店、工厂、建筑基地等常住人员共计15751人,圆满完成了3次全员核酸检测。
用好大平台,加厚宣传氛围一是用好宣传栏。在舞北路、马章路、马庞路沿线、各村主干道悬挂横幅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海报、宣传知识手册等共计12000余份,张贴公告200余份。二是用好村级大喇叭。每村安排村干部通过村级大喇叭全天候播放疫病防控常识,宣读通告、公告。三是用好新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各村组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染的肺炎预防知识,加强疫情防护知识宣传普及,并制作发布《致马村乡在外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助力人员劝返工作。四是用好网格网。发挥网格员队伍作用,通过入户上门宣传,及时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设立层关卡,织密防控网络一是乡界“口袋锁区”。40名干部(乡政府干部24人、派出所6人、村干部10人)组成专职卡点防控小组,在马庞路路口设置乡级关卡,采取发放外来人员车辆出入证和口袋区内各村通行证相结合的方式,管控外来人员进入。二是村界“内部布点”。全乡29个行政村全部只留一个进出通道,并设立疫情防控卡点,由村干部负责,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参与其中不计酬劳全天候对过往人员及车辆进行体温检测和扫码、消毒登记。三是格界“防控到户”。利用党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全乡  个网格长、网格员,逐户摸排返乡人员,逐户宣传防疫知识,逐户落实防控措施,做到户户人人全覆盖、无死角。四是点界“处处布控”。在超市、加油站、学校、工厂、建筑基地、乡政府门口等人员出入场所均设立扫码测温点,发现“异常”人员及时上报。
四、落实四级责任,细化各项举措统筹乡、村、组、户四方力量,严格落实“五包一”管控责任,对返乡人员进行实行14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检测,由1名包村干部、1名村干部、1名民警、1名村医和1名志愿者“五对一”“人盯人”进行包抓,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严格落实每天早中晚3次体温跟踪检测及生活服务保障。对居家检测人员,在门前设置隔离带,张贴“温馨提示”等明显标识,谢绝来客,阻断传播途径。组建交通检疫组、检测救治组、市场监管组、物资保障组和宣传及舆情应对组5个专项小组,包抓各自承担的疫情防控风险点,暂时停止辖区内一切聚集交易、更会市场。严格管控一切集聚性群众活动,红事延迟、寿事取消、丧事简办,目前辖区内宴席活动已全部取消,并劝导群众不许走亲访友,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
五、加强项保障,统筹各项服务一是“枕戈待旦”,强化领导组织保障。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专班,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全天候随时调度,并实行乡领导包区、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三包”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第一时间解决突发问题。二是“定向化”采购,加强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储备84消毒液瓶、过氧乙酸消毒液1000千克,采购医用口罩50000只,并做好疫情监测、防护、处理等医疗用品各项储备,同时加强对人群密集场所的环境整治、卫生保洁和消毒。三是“全方位”落实,全力保障检测点工作。乡政府为全乡29个疫情防控卡点配备帐篷顶、采购搭建彩钢房座,并设立标识指示牌,接通了照明灯,配备了桌椅和床、被褥。四是“专职式”服务,提供便捷后勤保障。成立了后勤保障组,专门为“口袋卡点”定时定点送餐、送水等,为坚守一线的同志们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同时,乡主要领导还定期不定期慰问督查,送去温暖,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给他们以精神鼓励,增强打赢防疫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
“借问瘟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疫情仍在肆虐,战斗仍在继续,全乡上下仍将以最严的标准、最高的要求、最实的措施,全力以赴,扎实做好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各项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维护全乡人民的生命健康。
(马村乡 田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