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拆掉“隔心桥”,架起“连心桥”——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马村乡:拆掉“隔心桥”,架起“连心桥”——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村务平台的推行,对基层管理者而言,看似是“紧箍咒”,实则是“护身符”,通过阳光村务平台,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了,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了。对此,马村乡尚张村党支部书记肖艳芳深有体会,“村务公开之后,村民对村里的事务更加关心也更为理解了,减少了很多解释的时间,每一笔开支的明细、发票都贴得清清楚楚,大家一目了然。”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马村乡建立“小微权力”清单,解锁乡村治理“密码”,规范权力运行,打通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和和建设。
一是“阳光村务”管理常态化,源头遏制权力腐败。“无规矩不成方圆”,马村乡先后印发《关于在全乡全面实施“阳光漯河”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阳光漯河”建设的意见》《关于在全乡开展“阳光漯河”建设规范提升年活动的意见》,明确主要任务、方法步骤、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凡是涉及到村级重大事项的,坚持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作为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严格按照村级事务流程化运作,让干部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
二是“阳光村务”监督常态化,有效提升乡村治理。做好村务公开,切实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利用公开栏、明白墙、明白卡、宣传单、“阳光漯河·舞阳网”等多种形式对村务进行公开,确保低保五保认定、党员发展、村级财务情况、重大事项情况、离任村干部待遇落实、财政惠民资金分配落实情况等更新及时,让每个村居干部清楚自己的责、权、利是什么,让村民放心又明白,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拆掉了“隔心桥”,架起了“连心桥”,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以“阳光村务”推动农村治理效能提升。
三是“阳光村务”考核常态化,从严管理凸显效果。建平台畅渠道不难,抓好监督问责不易。抽取专门工作人员组成督导组,采取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行政村,乡纪委将进行执纪问责。乡党委、政府每季度对阳光村务常态化建设情况组织专项考评,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先进村予以表彰奖励,对后三名进行通报批评督促,促使各村迅速行动、同心同向、合力攻坚,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干部在阳光下工作、群众在阳光下监督、农村在阳光下发展”。
(马村乡 田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