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变“土资源”为“金疙瘩”—提振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马村乡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夯责任、建队伍、强保障,以党的建设引领产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开创马村乡集体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三年时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重大突破。
马村乡党委政府以整合产业资源为突破口,带领班子领导和村“两委”成员,围绕“强村富民奔小康”目标任务,多次跑市场调研、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会等方式,结合本村土壤特色,整合闲散土地等产业资源,制定发展特色种植农业产业规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引领,红色党建是保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思路,积极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党支部+群众+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联合体”,建立蔬菜、花生、瓜果等产业链党组织6个,扶持带动全乡29个行政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     
   二、发展,产业联盟是龙头。通过建立清零产业联盟,引导集体经济空白村入股露天经济作物种植区,实施村社联动、滚动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通过建立削薄产业联盟,整合贫困村市、县派驻村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在园区建设春秋大棚113座,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建立提升产业联盟,整合涉农资金建设春秋大棚130座、日光温棚14座,与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采取租赁经营模式共同发展,提升行政村集体收入。
   三、壮大,三级联带是支撑。按照“乡带村”、“村带户”、“户带贫”思路,以乡镇为主导,整合农技、林业资源力量,组建成立马村乡产业发展服务队,无偿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技术服务;引导各行政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强化与产业园区技术合作,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种植产业;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引导种植大户积极参与园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了“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