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谋人居环境之治 固乡村振兴之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所谓“发展为基,人居为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为打赢这场硬仗,因地制宜找到一条符合本村的特色发展之路,才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湾王村支部书记王贵民表示,“我们不是单纯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整治环境,而是用环境整治夯实发展基础,用村美景美换来百姓心心向往的村富民安。”
马村乡党委和政府确定了一条“一边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边以环境整治效果为抓手,把经济发展作为方向,两手抓,双循环”的人居产业振兴之路,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和乡村战略的实施夯实了基础。主抓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马村乡人大主席应晓伟激动地说“乡村振兴的活力在农村,乡村振兴的源泉在顶层谋划,乡村振兴的执行者和领跑者在于我们基层干部身上,尤其在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身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是难题,长效管护更难,让群众变“看戏”为“唱戏”更是难上加难。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湾王村在乡党委的引领下,不断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湾王村的村两委班子,有强大的战斗力,举个例子,这边之前是有11座乱坟,17处旧宅荒地,湾王村两委班子成立了70余名党员群众组成的人居环境整治小分队,不分昼夜,不辞辛苦,最终在群众的全力配合下,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旧宅荒地和乱坟岗全部拆除迁移,有效的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进程。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时,工程都是工队做,群众不配合,干部有怨气。马村乡党委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马村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指导和湾王村村两委的全力配合下,主动尝试把5万元以下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小工程,交给村民自己做,群众打工挣工钱,集体还能增加收入。这个方法让群众觉得是给自己改造环境 ,想法变了,群众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便顺利推进。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正是马村乡在各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探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效避免了政府大包大揽,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如今,“臭水沟不见了,荒坡荒沟不见了,乱坟破宅院不见了,屋前房后柳绿花艳,门前村头溪水嬉戏,村里村外满目绿装,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在大幅提升,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