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新袁集
近年来,袁集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走在了全县前列,先后荣获了河南省“民主法治村”、“森林村”,漯河市“四美乡村”、“文明村”、“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一、抓党建、固堡垒,强化党建引领
袁集村党支部注重发挥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夯实党建基础:一是通过开展“双承诺”活动,要求党员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承诺承担乡村振兴建设事项,通过党员努力,现已有36户村民与党支部签订了房屋租赁协议,为村庄整体改造筑牢了夯实的基础。二是设置党员环境卫生服务岗,专门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确保村内卫生整洁。三是利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党员干部分包路段、农户,带头维护村内环境,形成村、户环境整洁有序的良好氛围。四是组建党员矛盾调解服务队,明确由村监委主任带领威信较高的党员,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出村的治理目标,连续多年未发生赴县以上人访、信访、集体访。五是开展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活动,定期公布党员业绩,促使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六是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制度,将值班表张贴在村室外,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民心”和“党心”的汇聚。
二、定规划、谋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1.产业兴旺:袁集村致力于建设成为集名人故居文化、舞阳传统小吃、葡萄采摘、菊花观光、农事体验、儿童乐园等为一体的享誉周边的民俗旅游村,产业兴旺映入眼帘:村南占地200亩油用牡丹园,村北占地500葡萄采摘园,村内全域发展乡村旅游业,逐步形成入园采摘、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平时游客络绎不绝。
2.生态宜居:结合村民房前屋后栽植花卉、青竹的生活习性,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绿化成果,坚持生态优先,建管并重的理念,建设结构合理、乔灌花草科学配置的村庄绿化体系。一是高标准规划。委托武汉规划设计院,按照乡村振兴的建设要求,对全村进行了全面规划。二是高质量实施。总投资1880万元的专项债项目已开工建设,农耕馆、戏楼、美食苑、小吃街主体框架工程已完工。总投资130万元的民宿改造项目已完成。仿古式村室改造、王文元故居修缮、10处村头游园已完工。坑塘护坡、河道改造已基本完成,村内水系建设初具规模。三是高规格维护。委托清尘环保公司,对全村垃圾进行清运,实现了垃圾日产日运,街道全天整洁。成立绿化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加强对村内花草、树木、游园管护,已改造残垣断壁、年久失修院落20余处。四是高面积优化。全村绿化道路10公里、绿化面积达60公顷,道路绿化率100%,绿化树木成活率达98%,全村的生态环境全面优化,呈现出了一派绿色文明的生态景象。
3.乡风文明:坚持开展“四好”(好学生、好媳妇、好心人、好创业典范)和党员标兵等人物评选和文明卫生户创建活动,制订卫生管理制度等。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和“五美庭院”创建活动,全年评选出“星级文明户”35户,“五美庭院”80户。制作文明宣传图画,教育引导村民遵守道德规范,村民精神文明素养全面改善提升。
4.治理有效:一是组建卫生保洁员队伍,做到定岗定人,签订农户房前屋后“五包”责任制,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二是制订村规民约,实行“三变”改革,成立村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置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立足陈谢兵团解放舞阳指挥部旧址、王文元故居等革命历史资源,打造文化袁集,讲好革命历史斗争故事,复原名人故居风貌,打造乡村书吧,高标准整治装砌坑塘,设计建造独特的仿古村牌,乡村独有风韵日益凸现。四是突出乡村素朴格调,以传统灰白色为基调,房屋实行粉刷照白,全村呈现清白古朴厚重之意。
5.生活富裕。全村9户贫困户已高质量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以上,村民衣食住行和文明素养不断加强,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淳朴敦厚,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