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乡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

  为依法整治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保和乡积极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

  (一)持续推进基层基础薄弱环节整治。为持续整治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宗教派系争斗干扰基层建设、涉黑涉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基层执法部门失职纵容黑恶滋生等问题,保和乡对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进行了一次“回头看”。建立了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长效机制,对软弱涣散村实行“四个一”整顿措施。加强了村级后备力量建设,推动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了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以逐步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经过整治,全乡36个行政村积极吸收青年农民和务工回乡人员,全面完善了村级后备干部力量,党员老龄化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持续推进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全面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由组织、民政部门会同乡纪委、乡派出所、乡司法所等部门,对全乡36个行政村的“两委”成员进行资格联审。坚持凡进必审和换届集中联审,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出去。坚决打击和查处以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干扰、影响、控制村“两委”换届选举的行为。为2020年底支委、村委换届选举工作扫清了障碍。

  (三)持续加强基层民主机制建设。在全乡各行政村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的运行。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完善村委会成员退出机制。不断深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在,全乡36个行政村的239个村民小组全部设置有村级公示栏和组明白墙,村级村务、财务公示已成常态化。

  (四)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点行业、领域乱象治理。在坚持线索、问题日常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线索发现及时报告和移交反馈机制,重点治理了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畜禽屠宰、渔业渔政、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突出农村重点区域,全面加强线索、问题排查,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做到深挖彻查,及时将排查出的涉黑涉恶线索和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办,对存在的行业乱象开展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树新风、扬正气与打歪风、去邪气结合起来, 把移风易俗作为着力点,推动完善村规民约、行为规范,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渗透、宗族势力等。通过整治,抵制了陈规陋习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涵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

  (六)持续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紧紧抓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通过完善调解、 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社会组织、乡矛盾调解室在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七)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 建设,新增智能化高清摄像头40处,计划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乡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通过推动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强化群防群治,持续深化“一村一警”长效机制,加强了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警民联防、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构筑了群防群治工作网络。通过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制止了非法宗教活动,有效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依法打击和制止了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的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持续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等行为,积极探索乡村宗教事务管理与综合治理、综合执法联动机制。通过依法打击农村地区盗枪骗、黄赌毒、非法传销、强奸、拐卖妇女儿童等危害农村“三留守”人员人身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了影响农村地区正常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强化了农村安全、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责任。

  (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 序,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 轨道。深化“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了村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了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

  (九)建立长效治理制度机制。保和乡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的工作方式,认真总结专项整治成效,围绕打击、整治、管理、建设等方面,建立了“打早打小、治早治小、防早防小”的制度机制,构建了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和行业、基层乱象长效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