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民政局以务实工作成效力促“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舞阳县民政局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创新举措,强力推进民政重点工作,以务实的工作成效力促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地生根,在全局营造强能力、转作风、重实干的浓厚氛围,汇聚起“奋勇争先担使命、更加出彩当前锋”的强大正能量,致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
坚守民生底线,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一是牢牢把住审核审批关口。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小额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民政局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审批前的信息比对和各项民政资金监管工作;二是提高保障标准,足额发放民生资金。根据《漯河市民政局 漯河市财政局关于提高2022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财政补助水平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漯民文[2022]34号)文件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财政补助水平相应提高。1—2月共兜底保障农村低保11030人,发放资金417.17万元;兜底城市低保458人,发放城市低保金28.9万元;保障特困供养人员4766人,发放供养金248.17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76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73.76万元;为11462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7.78万元;三完善监督机制,持续推行“阳光低保”。利用村“阳光三权”公开栏将所有民政救助信息进行永久性公示,公开民政监督电话畅通群众问题反映渠道,时刻接收群众监督,致力打造阳光民政。
构建普惠性养老服务,打造老年幸福之家。一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2022年重点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所,构建城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解决城市养老难问题;二是深入推进街道综合养老中心(老年养护院)、县级养老中心(舞阳县养老院)两个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发挥兜底线、保基本和示范作用,目前舞阳县养老院项目基础开挖已完成,老年养护院一楼已完工,具备投运条件;三是推动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项目,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第一批拟对7个乡镇的7所敬老院进行扩建,其中3个乡镇项目原定于3月29号开标,因疫情原因延伸至4月12日,其余乡镇正在进行土地证办理及图纸设计工作;四是建设农村幸福院,打造农村老人温馨家园,398个农村幸福院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组织进行验收。
突出“六大保护”,力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省领先。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高规格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县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二是明确工作职责。一方面发挥好民政工作的基础性、兜底性作用,切实承担起困境儿童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任务,强化生活兜底和监护兜底,另一方面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切实担负起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职责任务;三是形成特色保护体系。由县民政局牵头会同文教、公安、司法、宣传、网信等部门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形成了独具舞阳特色的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六大保护体系,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国未成年保护示范县”的实地考核验收。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一是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殡仪馆建设,督促施工方按进度进行施工;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用于后期设备设施购买,完成了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二是加强常态化宣传。每月组织14个乡镇开展集中巡回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1000多条、出动宣传车200余车次,营造出了殡葬改革良性发展的氛围,自2021年7月起,舞阳县火化率始终位居省、市领先位次;三是落实惠民补贴政策。通过实施遗体运输、遗体火化、冷藏存放、骨灰寄存等费用全免除政策,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2022年1—2月,共火化尸体877具,享受惠民补贴858具,共发放惠民补贴46.69万元。
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强化分包小区疫情防控措施。迅速组建志愿服务队,在分包小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全体干部职工轮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进出小区查验“两码”、信息登记、测量体温等规定动作,定期对分包小区居家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进行地毯式、全覆盖式核查,确保信息掌握及时、准确,一经发现外来回舞黄码、红码人员按照相关政策做好上报管控工作;二是充分准备做好全员核酸工作。工作人员有序分组深入每家每户,动员居民全员参与核酸检测,引导小区居民提前做好核酸预约登记工作,确保全民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三是做好乡镇敬老院科学防疫工作。敬老院实行封闭管理,严禁在院老人和工作人员离开敬老院,暂停接待外来慰问、探视人员,对特殊情况必须进出人员严格实行信息登记、查验“两码”、测体温、戴口罩等措施,定期对敬老院桌椅、床铺、地面进行清理、消毒、通风,确保做到人员净、室内净、卫生净、食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