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工信:奏响企业服务集结号 打好惠企惠民攻坚战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也是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企业服务更如同贯通身体的大动脉,更如同暴雨汪洋中的避风港湾,作用不可或缺。今年以来,舞阳工信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善于识变应变求变,不断加大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政府融资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整合提升,坚持以无私奉献、润物无声的工作态度,为我县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全方位的支持。
一、理思路、开方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在2018年我县出台《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惠企惠民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送政策到企业。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等在线平台,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会、发放工信科技惠企政策汇编等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先后组织开展数字战“疫”智能转型系列网络直播活动及农业科技知识讲座等各类线上培训50余期,组织各级科技特派员入企入村实地技术指导培训100余场,培训各类人员3300多人次,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为本土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加强资金支持。指导金大地、舞莲、维立特化工、中盐盐化、豫博化工、威森医药、贾湖酒业、美阁医疗等企业申报政策性资金项目,指导企业争取上三级三大改造、企业上云、创新资金。积极引导企业申请失业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发放稳岗补贴等,为企业职工免除后顾之忧。
四是强化招商引资。以盐化工、医药化工为依托,重点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与各招商基地强化沟通对接,加大涉农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增加第一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比重,为积极培育第三产业支柱型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拆藩篱、破壁垒,深入落实企业服务制度
始终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企业服务周例会、重点企业特派员、县领导分包企业、党建特派员等服务机制,成立全县“服务企业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由县委组织部从乡镇、县直部门抽调优秀干部担任企业特派员,与企业保持密切沟通,重点梳理并广泛搜集企业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紧张、生产要素保障等难题,采取一企一事一研究的办法,协调解决企业难题。截至目前,共召开企业服务周例会20多次,特派员工作推进会7次,重点解决了贾湖酒业取水许可证办理等问题,服务工作收效明显。
三、蓄能量、增实力,强化企业培育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小升规培育。每年开展摸底调查,择优选择小微企业作为全年重点监测及培育对象,2020年筛选了10家规模以下、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为全县工业发展积蓄力量。二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坚持把产业提升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产业发展集约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积极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壮大全县工业整体实力。加强对企业主体的分类指导和服务,通过培育扶持、改造升级、引导促进等方式,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晓民生、解民忧,多措并举服务企业
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入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向企业推荐适合的金融产品。探索成立企业家协会或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担保、互保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积极配合县金融办,推动银企对接常态化制度化,上半年共达成银企对接合作协议282个,资金总额56亿元,先后解决企业融资2250万元。
二是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下发招工简章15000份,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实行网上招聘、召开企业用工需求会、户企对接会等方式,征集17家企业765个岗位, 协助五洲丰、博润化工等企业招聘员工176人。
三是组织惠企惠民促销活动。充分利用县长直播间带货活动,集中宣传舞阳特产;组织贾湖、胡辣汤等企业参加漯河旅游产品评选,争创知名品牌;组织58家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漯河市千企惠民促消费”活动,设置消费券63万张,采取集中展销、夜间展销、市区展销、线上展销、庚会展销、网上商城等方式,帮助企业销售产品;组织优质企业深入乡镇及各行政村开展惠民巡回展销,让特色产品进村入户,走进百姓家中;动员60家消费品企业入驻漯易办APP、纳食、京东、天猫、拼多多、网上商城等平台,扩大销售渠道。
五、强体系,提品质,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我县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奖励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平台在满足小微企业服务需求,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